图录号/艺术家:

李邦耀 重新看图识字(特别版4号)

图录号:180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李邦耀 重新看图识字(特别版4号)
图录号:
1806
年代:
2007年作
艺术家:
李邦耀
材质:
布面丙烯
作品分类:
尺寸:
95×9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广东崇正
拍卖会名称:
广东崇正 201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今典·广东当代艺术
拍卖时间:
2014年12月25-26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Libangyao2007李邦耀
解读我们生活的消费时代
—关于李邦耀的观念绘画
如果对李邦耀的艺术历程进行一番清理,我们并不难发现:这位一直不断寻求变化的艺术家,在不同的阶段里,其艺术追求是完全不同的。具体地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的创作基本以风景、静物为主,兼及人物,而且更注重追求在艺术风格上的变化。比如在1981年至1982年,他主要是在前苏联美术的表达模式内,追求带有装饰性的艺术表现,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前苏联画家尼斯基的深刻影响;而从1983年至1991年,他则明显经历了从表现主义到立体主义,再到原始主义的不同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又可以清楚地看出凡高、毕加索、卢梭等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巨大影响。我在与李邦耀一道观看反映其创作全过程的光盘时,还笑称,他实际上是把西方现代艺术史重新演绎了一遍。因此是值得艺术史家专门研究的特殊个案。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年青艺术家希望超越既有艺术创作模式,进而追求艺术现代化的心理状态。应该说,在此过程中,西方现代艺术不过是当时年青艺术家寻求超越的“跳板”与“工具”而已。而不顾特定的文化背景,简单地说当时的青年艺术家们是在抄袭、模仿西方现代主义并不正确。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即当李邦耀及许多青年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冲破了一元化的、“极左”的艺术格局后,他们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并开始了更新的艺术追求。以李邦耀为例,在1992年以后,他的创作关注点再也不仅仅是艺术风格的变化问题,而是与当下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文化问题以及人的生存问题。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他的文化策略主要是借助一些与当下现实密切有关的事物及符号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毫无疑问,这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明显不一样的。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李邦耀在1992年以后的创作是深受了美国波普艺术的影响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